• 欢迎您,
  • 请登录 注册

    资讯中心

    科普新思维:在对接创新上下功夫 ——2015科学普及助力

    发布时间:2015-04-22 00:00:00浏览次数

    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完一本本很厚的书面资料?如果是一本精彩的小说,还可以努力一下;但如果里面充斥着各种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大段枯燥无味的汇报内容,那简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了。谢天谢地,借助计算机的帮助,一种名为可视化的技术,可以将书面资料变成一段标注了各种数据的视频动画,能帮助人们直观而深刻地理解资料。
      
      这种可视化技术,对于科普而言,也不失为一种非常值得采用的方法。毕竟,要将深奥的科学技术知识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仅仅依靠文字是远远不够的。而对于正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上海来说,需要运用新思维、新技术进行科普,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科创中心建设打下人才基础。这是近日在市科协举行的“2015科学普及助力创新中心建设主体论坛”上,众多与会专家提出的一致观点。
      
      上海科普要注重拓展内涵
      
      “上海科普要拓展工作内涵。”正在制定上海科普“十三五”规划的上海科学学研究所原所长李建民说,除了原来的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之外,上海科普需要主动对接上海的科技创新。
      
      科普与科技创新两者存在差别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李建民表示,上海可以通过科普激活社会创意,鼓励全民思考如何创新,以此将创意的基因植入到上海的新文化中。此外,通过科普手段,宣传创新思维、创新技术;同时,也可以传播新产品、新业态的方式,服务社会创业,甚至可通过科普手段、渠道、内容本身,诱发科普新业态的产生和发展。
      
      事实上,科普对接科技创新,上海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索。闸北区科协副主席张秋波介绍了该区根据“科技成果科普化”要求开展的“科普生态圈”项目。这一“科普生态圈”包含了家园、公园、科技园三方面。家园的内涵浅显易懂:科普的对象来自社区居民。公园的意义在于:这是一块居民聚集的地方,也是一块理想的科普场所。而科技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园内企业既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科普内容的发源地和提供者。
      
      据悉,闸北区目前的“科普生态圈”主要由大宁灵石公园、上海多媒体谷和附近社区组成。区科协希望通过该项目成为以创新中心建设带动区域性科普发展的新方式。
      
      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我曾经做过一个调研,发现普通老百姓对科普的认识还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上:科普就是对一些科学知识进行普及,科普的方式也不外乎科普讲座、科普报告,或是政府组织的一些科普活动。然而,这仅仅是科普的第一层次:知识普及。”有着多年科普工作经验的市科协普及部部长刘健说,科普还有另外3个层次,即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普及,而这3个层次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第一层次。
      
      “直到现在,我们依然花了大量的精力在第一层次上。今后,要通过新的科普手段,突破传统的单向知识灌输的科普方式。”刘健认为,上海科普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借助网络的力量,把科普变得更好玩、更容易被接受,同时也实现双向的科普传播方式。他呼吁能有更多的上海“互联网+”企业进入科普领域,以帮助实现上海“十二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17.24%的达标率。
      
      李建民认为,要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目标,系统地构建上海科普传播体系。他提出,上海科普要把握时代特点,跟上技术更新快、学科交叉多、角色互换频的步伐;要注重资源整合,把内容、形式、手段等科普各要素整合起来;要抓住体系建设,实现内容创作体系化、科普传送一体化、科普队伍多元化和科普服务多样化。